首页

国产高跟视频在线

时间:2025-05-30 05:12:27 作者:李强结束出访回到北京 浏览量:13989

  中新网昆明11月19日电 (记者 韩帅南)19日,云南省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2024年1至10月云南经济运行情况。其中,1—10月份,该省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.9%、20%,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.8、16.9个百分点。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24.9%,延续良好发展态势。

  1—10月份,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1%。分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.7%,制造业增长2.4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.7%。分三大板块看,烟草工业增加值增长1.5%,较前三季度加快0.6个百分点;能源工业增长3.9%,其中电力行业增长8.0%;非烟非能工业增长3.7%。

  1—10月份,云南省电力生产平稳有序,新能源发电持续高速增长。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3716.55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1.0%。其中,风力发电量316.13亿千瓦时,增长42.1%;太阳能发电量217.36亿千瓦时,增长150.3%;水力发电量2695.26亿千瓦时,增长6.9%。火力发电量487.79亿千瓦时,下降5.7%。清洁电力比重达86.9%,较上年同期提高2.5个百分点。

  数据还显示,1—9月份,云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17.92亿元,同比增长6.2%。1—10月份,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8.77亿元,同比增长2.8%。1—10月份,全省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下降10.5%,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0.9个百分点,连续2个月收窄。扣除房地产开发、交通、水利投资后,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.2%,较前三季度加快0.7个百分点。10月份,全省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0.2%,涨幅与上月相同,环比持平。

  记者从云南省统计局了解到,总的来看,全省经济承压前行,向好因素积累增多,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。但需求不足、预期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,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提效。下阶段,云南要加快落实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,扎实推进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,落实落细四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要求,着力抓项目促投资;深入实施“两新”行动,加快推进“旅居云南”建设,着力挖潜力促消费;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政策,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;持续孕育新动能、释放新红利、改善社会预期,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。(完) 【编辑:苏亦瑜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——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

5月3日,随着主桥钢梁桥面板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结束,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黄草乌江双线大桥顺利实现全桥合龙,标志着大桥主体结构全部施工完成。

四川丹棱老峨山山径赛鸣枪开跑

“我们要用伙伴关系把金砖各国紧密联系起来”“求和平、谋发展、促合作、图共赢,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”,习近平主席精准把握金砖国家对伙伴关系、繁荣发展的共同追求,引领金砖国家不为风雨所动,不为杂音所扰,不为困难所阻,顺应历史大势,把握发展机遇,合力克服挑战,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。

“非遗彩灯”亮相国家自然博物馆“博物馆之夜”

活动现场,参与研学的青少年被研学导师的博学和表现力所感染,玩得开心,学得认真。“在学校里我就学习过李叔同先生是天津文化名人,今天我成为了一名话剧‘小演员’,这样的体验很有意思,一点不枯燥。”三年级学生邓侨宇说。

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实施百日 闽台往来更加便捷

此外,浙江还将进一步提升制度型开放。《建设方案》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,探索构建与之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,推进大宗商品领域高水平开放。贸易自由化方面,研究在舟山衢山岛及周边岛屿建设大宗商品特色型综合保税区,创新大宗商品保税监管模式,提升大宗商品通关效能。国际投资合作方面,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领域重点企业在境内首发上市,鼓励相关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、融资,吸引资源商、贸易商集聚,增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。要素保障方面,加快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分层设立土地使用权,在不改变地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,探索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。

浙江省委科技委亮相,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

李万:近代以来,面对民族危亡,众多仁人志士秉持“科学救国”理念奋发图强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一大批海外学子纷纷回国,实施“科学报国”。新时期以来,各领域科研工作者在“科教兴国”战略指引下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努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。一代代科研人员身上传承的科学家精神,是优良的创新文化的集中体现,更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。科学没有国界,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。纵观历史上的世界科学中心,都经历了思想大解放、创新文化喷薄繁盛的过程,这些国家的顶尖科学家灿若群星,他们身上闪烁着求真务实、向上向善的科学精神,都拥有爱国之心、报国之志。因此,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过程中,一是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科研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科研事业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刻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上。二是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中有关整体论、生态观等,努力形成中国科学学派,创造出可以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的科学思想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。三是要培育优良的创新文化,强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,注重科技伦理的约束作用,实施负责任的研发与创新,深化科学普及,持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,使我国成为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世界高地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